-
最佳回答Alice Sun孫小秣老師 中級顧問(二)
教堂是很多教會學校和非教會學校的校園標志建筑,比如格羅頓中學400英畝校園的圣約翰教堂。該教堂成為學校集會的重要場所,學校的重大活動都在教堂舉行,以示神圣和莊重。但學校并不要求學生一定成為教徒,因為在美國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只是作為培養(yǎng)學生品德和操行的途徑,來豐富和強化學生的精神世界。很多頂尖教會學校的創(chuàng)立和成長都深受圣經(jīng)的教義影響。 如Groton是一所圣公會學校,學校制度則模仿皮博迪自己少年時在英國公學切爾滕納姆學院的受學經(jīng)驗而組建。課程設置注重人文教育而非科學;設立古典與宗教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為為他人、國家服務的意識。正因為如此,學校培養(yǎng)出了包括羅斯??偨y(tǒng)在內的很多名人政要。
不可否認,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宗教價值體系的教育,仍能讓學生產(chǎn)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教會學校的兩個優(yōu)點,一是重學業(yè),而是社會責任感。越來越多的的無信仰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夠接受以信仰為基礎的價值觀教育;美國教會中學并不要求學生一定要有宗教信仰,也不會要求學生為其改變原來的宗教信仰。學生必須保持尊重的態(tài)度,參加必修的神學課,并且按規(guī)定履行基督社區(qū)服務。相比非教會學校,教會學校對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更為嚴格,除了嚴格的著裝規(guī)范之外還會有每個學校自己獨特的行為規(guī)范和傳統(tǒng)。格羅頓中學最著名的禮儀教育是握手訓練。握手時的輕重、握手時的角度、握手時目光的交流,都有講究。學校會通過這個方式關注每個個體。
選擇一個有信仰的教育環(huán)境對孩子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另外,教會走讀制學校的學費通常是非教會學校的60%,學校的教學質量是完全一致的,國際學生就例外,但相對還是便宜很多。寄宿制學校就不同,無論是國際學生還是本州的學生收費完全一致。當然,很多走讀制宗教學校人文課程偏強,數(shù)理偏弱(表現(xiàn)在科學AP課程選擇少,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提上日程等)。所以需要考慮到其兩面性,并依照自身的求學目的和個性特點權衡其優(yōu)劣勢,慎重選擇最終的入讀院校。 -
我認為不管選擇宗教學校還是非宗教學校,都應該閱讀和了解神學和哲學,讓孩子能夠自如地在美國活得“和而不同”。擇校因人而異,實屬個體選擇。
基督教/天主教是美國當?shù)孛癖姷男叛?,其價值觀和理念深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美元上印著“我們美國是信靠上帝的”,其意在于承認本國的一切成就乃來自于上帝的恩助。我們送孩子去美國留學希望孩子能夠盡快融入美國當?shù)氐奈幕?,理解美國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社會規(guī)則。 選擇美國教會學校是與美國社會溝通的一種非常好的途徑。
美國私立中學有2/3是教會學校,一般來說教會學校帶有“Catholic”、“Christian”、“Lutheran”、“St”等字眼?!癈atholic”是天主教的學校,“Christian”是基督教的學校,“Lutheran”是路德教的學校。美國的私立大學也與教會關系密切,哈佛大學與清教徒,耶魯大學與公理會,普林斯頓大學與長老會,布朗大學與浸禮會有著深厚的淵源。因此教會學校(包括高中和大學)是美國私立學校中很大的群體。
眾所周知聯(lián)合國公認圣經(jīng)是對人類影響最大最深的一本書,很多文書作品以及典故都是來源自《圣經(jīng)》。西方的歷史包括美國歷史本身就是宗教發(fā)展史,所以很多宗教學校都在課程設置里設置了圣經(jīng)(或神學)課。學習《圣經(jīng)》對于國際學生理解西方以及美國的文化是非常有幫助的。要想學好美國的歷史以及美國文學也離不開《圣經(jīng)》的背景知識。美國高中寄宿學?!妒ソ?jīng)》課不計學分,也不要求學分;但是,在走讀制的學校則被要求記入學分,每年一個學分,即每個學期0.5個學分。美國的大學比如說波士頓學院和喬治城大學在大學階段要求所有學生學習哲學神學課程,主要內容是圣經(jīng),教授會從文學和歷史等方面解析每個章節(jié)與整本圣經(jīng)乃至人類文明的意義。所以說,宗教課的目的是教會學生理解西方文化的基石,改變看世界的角度。 -
你好,我覺得這個是因人而異的。很多教會學校的學術環(huán)境都很好,據(jù)我所知絕大多數(shù)教會學校都不需要學生信教,但是會要求上一些宗教課加強了解。
-
90%以上的私立學校都有教會背景,有的要求教會活動,有的沒要求或很少要求,總體來說對孩子的學習和發(fā)展沒有太大影響。
-
@上海豪媽:學校沒問題,只是孩子學宗教課吃力。
@深圳陶樂媽:95%的私立學校都有教會背景。
@成都Mar:我們在教會學校過渡一年,9年級可以不選宗教課吧?
@上海豪媽:有的學校要讀4年。
@顧問USA鑫爸:學校好壞跟教會學校與否無關,只跟孩子的英語能力和是否對宗教有抵觸情緒有關。
@廣州多瑾媽:是否意味著,大部分的私校都要上宗教課?(10年級以上)
@深圳陶樂媽:是。
@深圳比特媽:宗教課是上圣經(jīng)嗎?
@深圳陶樂媽:不是,比圣經(jīng)復雜,各種教派,教義,著名牧師,教區(qū)。 -
首先,要看孩子是否是抵觸的,這點非常重要,因為見過對教會氛圍比較濃的學校特別抵觸的孩子,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如果孩子對宗教持open的態(tài)度,可以考慮上一些宗教的課程,那么是可以嘗試的,因為宗教的故事,知識同時會出現(xiàn)在很多學科當中,比如,藝術史,比如歷史,比如文化等,那么,如果學習宗教知識,對其他的學科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如果孩子本身是有宗教信仰的,那么一定要針對信仰的教會選擇學校。
-
家長您好!
因為美國幾乎全部大部分的學校,都有教會的背景。那如果要是避開這些學校的話,那其實可選的范圍就是非常非常有限了。有教會背景的很多學校,不論是從名字看,還是從他們的整個的建校背景看,還是從他們的校園所開設的一些活動來看,都有一些教會的背景或者元素。但是我覺得不論是有教會的背景,還是教會的元素,其實這些都不影響學生的申請,也不影響學生的在讀。因為所有有一定年限招收國際學生的這些學校背后或者說當前的一個大的辦校的思路還是開放和包容。所以他們會非常非常主動的去教會色彩,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更大的一個平臺上去吸引更多元的學生,所以這些學校其實一定從他們自身來說,就不會刻意的去強調他們的教會的文化和教會的元素的。但是因為有這樣的教會,哪怕有一些學校他沒有教會的背景沒有教會的元素,他們也會在學校提供一些教會的活動。比如說他們有一些morning meeting,有一點點像我們的晨會。學生們和老師們在這樣的一個時間里齊聚一堂,大家除了去一起有的時候可能會一起聽一段圣經(jīng),但是更多的時間是分享學校里的一些新聞,社團的這些主要成員,去公布一些事情。大家一起去慶祝比如說學校里的社區(qū)成員的一些生日等。所以的話其實教會背景、教會特色、教會元素都不需要成為大家選校過程當中,一個特別擔憂的因素而避開這些學校。